黄宾虹的意象光----对黄宾虹的再认识
一、黄宾虹山水画“意象光”概念的提出
黄宾虹的用光是属于中国画“意象光”的范畴。中国画在上千年发展的进程中,以意象性思维为主,形成了中国画在构图、形式、造型、用笔和用墨所特有的意象特征,与西方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外光方法的时空观的主体具象造型拉开了距离。中国画通过用笔、用墨的排列组合,使粗细相间、浓淡交融笔触之间产生了空白、虚实和黑白对比等视觉上的幻象,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感到画面上有光的存在,故而产生了中国画的意象光。在黄宾虹的作品中,他并没有画物理学外光,也没有着力表现受光体,但我们确通过在现实中对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感觉到了他作品中强烈的光亮作用,这是黄宾虹山水画中“光势”所决定的。由于黄宾虹用笔的散、乱、杂,造成了他在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以及笔墨之间出现了大量的黑白对比、交叉、混杂的散光、散点、光点、光斑和虚白,使他的作品犹如夜空中群星闪烁一样,充满了灵动的、跳跃的动态,扑面而来、穿壁而出,时而朦胧、时而鲜明、时而幻化不定、时而咄咄逼人,这种光势给黄宾虹的画面带来了通体空透、通体皆灵的浑厚华滋的全新感受。
二、黄宾虹笔墨中的“意象光”
黄宾虹的画之所以黑而不僵,密而不塞,厚而不滞,就是由于他的作品中用光的缘故。黄宾虹意象光的笔法主要是散笔、短线和点;墨法主要是点染与宿墨。
黄宾虹用散笔、短线和笔点造形,使散笔中的物象和心中的物象融为一体。通过无数的短线和笔点叠印、短线和笔点层层相加,达到他“做活眼”的目的。这个活眼就是恰到好处地、似隐似现地、似明似暗地透出来的亮点、亮斑和虚空,在浓密的墨色中产生了白,产生了虚,产生了黑白对比,产生了跳跃、闪烁的玄晕感,产生了无数个虚幻的空间,也产生了中国画的意象光。
产生意象光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白、虚和黑白对比这三点要素组成的视觉图式。白色本身的物理属性就容易带给人们一种清澈的、明亮的、耀眼的光感。黄宾虹在满幅黑密的画面中“变实为虚”,不仅产生了中国画“画留三分空,生气虽之发”的表现魅力,也形成了一股流动的气感和向外透射的光感,产生了强烈的、斑斓夺目的光效应。而黄宾虹作品中由点与线组成的疏朗相对的黑白的对比,在形式上也给人视觉上一种光刺激。他还通过点染与宿墨产生亮墨并生墨华,华而生辉生光。
四、黄宾虹意象光的美学意义
1、黄宾虹的意象光为后人引导了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光辉大道
黄宾虹的用光直接影响了李可染。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很很大程度体现在他的山水画用光上。他把黄宾虹的积墨融会贯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创造了中国画用光的第二种范式――逆光。
2、黄宾虹的意象光样态确立了中国画新的审美内涵――中国画用光
西方人一直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用光引为自豪,实际上中国画的意象光比西方的印象派要早、要更含蓄和抽象。从光势来看,写实光的光势最强,意象光最弱,但从抽象意味来论,意象光的寓意更强,写实光要逊色得多。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画意象光在中国绘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画由于有了用光的审美空间的存在,才使中国画具有了其它绘画所没有的深刻的哲学意义,并把中国画的审美推向了抽象美的形而上极致,成为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黄宾虹的意象光为中国画审美美学范畴增添了新的因素,这就是研究黄宾虹意象光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于鲈江亭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